400-186-0026
MBA培训

|专注MBA联考培训

招生简章

您现在的位置:洪桥教育 > 招生简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EMBA(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EMBA(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整理编辑:MBA培训网  时间:2018-0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网址:http://www.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20年。"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经过86年的建设,"哈工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哈工大"的学科建设以航天特色为主,突出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校以学科划分为21个学院(系),设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143个硕士学位点、81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哈工大"还创办了深圳研究生院、威海校区,建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现在"哈工大"已经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学生39,334人,其中本科生25,035人、硕士生8,433、博士生4,387人。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硕果累累。学校有专任教师2,948人,有教授809人,副教授1141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22人(含双院士2 人),国家教学老师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长江学者"20人,有博士生老师636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老师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老师或老师组组长。2005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额达10.7亿元,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学校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哈工大"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化、开放性的学校,曾以俄式、日式模式办学。改革开放后"哈工大"的国际影响更为深广,并与美、英、法、德、日、俄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6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哈工大"还是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

建校86年来,"哈工大"以她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家培养出了10余万优秀毕业生。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宋健、叶选平、邹家华等;也有共和国将军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百余位大学校长和80余位两院院士毕业于"哈工大"。也正由此,"哈工大"在社会上有着"学在哈工大"的美誉,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到这里深造,放飞着理想和希望。如今"哈工大"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断抒写着新的壮丽诗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沿革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直至一九三五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属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创建阶段( 1920.5-1928.2)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20年5月开始筹建的,10月17日 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 1928.2-1935.3)

1928年2月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1935.3-1945.8)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6年1月1日 ,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中长铁路管理时期(1945.9-1949.3)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长铁路局领导。这时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到 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这段时期"哈工大"不仅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有所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为新中国接办、改造和发展"哈工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 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他们普遍地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学制教育,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的欧洲国家的承认。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

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1949-1966)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成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并以"工程师摇篮"而饮誉全国。

195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地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工大新生

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老师、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学俄文,两年毕业即分配到各大学任教"。这是"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阶段的重要标志。后来,学校决定6月7日为哈工大建校纪念日。

学苏样板

1951年,刘少奇同志在教育部党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上批示,"办好这样一个大学,很有必要","改进计划"确定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是:"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从此,"哈工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每次都有数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哈工大"成为全国高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窗口。

由民转军

1958年9月,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来校视察,根据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调出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地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196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与哈尔滨市107个工厂协作,完成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体现了教育科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赞扬说:"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

国家支持

为了办好"哈工大",解放后,一批年富力强,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被派到"哈工大"担任领导工作;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的教授被招聘或被抽调到"哈工大",成为办学中坚力量; 67位苏联老师和3位捷克老师先后被聘请到"哈工大",帮助学校建设国家急需的专业、培养教师和学生;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从苏联运回,使"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一跃居于全国最前列……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哈工大"经过改造和扩建,获得了很大发展。

从此,"哈工大"在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下,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进入首批重点

1954年3月,高教部召开"哈工大"问题座谈会,会议形成《关于"哈工大"几项问题的决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长杨秀峰同志说:"‘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为采用苏联先进教学制度的新型大学,这一点应该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帜作用的,全国高校也承认。"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专业设置逐年增加。1957年,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形成优良传统

李昌校长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指出:教师要过三关,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五十年代学校培养的"八百壮士"都经历了这样严格选择和砥砺磨练的过程。

在办学、治学、求学实践中,"哈工大"的优良传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逐步形成。初期是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现已形成体现在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中的"哈工大"精神。

1952年,"哈工大"学制改为5年,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毕业生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

第一个黄金时代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冯仲云、李昌、陈康白、高铁等同志的领导下,"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十年动乱与南迁北返(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再铸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很快恢复了元气,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哈工大"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5月,被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1999年11月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创建一流大学,关键在于造就一大批一流的大师和学者。"哈工大"历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拔尖人才。哈工大第一代、第二代"八百壮士" 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老师和学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临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哈工大"领导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政策导向,狠抓措施落实,使新一代的"八百壮士"脱颖而出,已成为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排头兵。

开创未来

1999年11月14日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在这一天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协议,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行列,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时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世纪,我们将从科学建设入手,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并通过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化改革,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有显著提高,成为我国的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和国防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继而用3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成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结合,开放式研究性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新的世纪,我们将再创辉煌!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阅读量:

全部

搜索搜索

报名咨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