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86-0026
MBA培训

|专注MBA联考培训

招生简章

您现在的位置:洪桥教育 > 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EMBA(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EMBA(FuDan University)

整理编辑:MBA培训网  时间:2018-09-10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

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fudan.edu.cn/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门

复旦大学校门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高校之一,也是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亦是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中国C9联盟成员。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由于右任提议,从《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撷取"复旦"二字命名,改校名为"复旦公学",示意不忘"震旦"之旧,更含恢复中华、兴学救国之意。新生的复旦历经危难,几度陷入解体的困境;抗战时期,学校辗转江西再到重庆艰难复校。但学校师生同心,终使复旦从一所大学预备学校发展成一所知名的国立大学。1949年后复旦迅速崛起。全国院系调整中,老师云集新复旦,学校实力倍增;改革开放后,复旦把握机遇,逐渐从一所文理类高校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21世纪初,复旦和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开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学校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复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截至2010年,学校有普通本专科生13237人,研究生13851人,留学生3805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2706人);另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611人。有专任教师2346人,其中高级职称1538人。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8人、讲座教授34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现有306个研究机构,145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校拥有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9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等3个国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复旦大学的现任校长为许宁生教授,校党委书记为焦扬。

复旦大学的办学历史

复旦公学时期

复旦公学的创立,与震旦学院有不少渊源,取名"复旦",既有恢复震旦之意,又有自强不息之意。

更名复旦公学

更名复旦公学1903年马相伯先生创建了震旦学院;1905年震旦学院因外籍传教士南从周篡夺校政发生学潮,130名学生愤然离校,拥戴马相伯另立新校;退学学生公推于右任、叶仲裕等7人为干事,商议新校创建办法。1905年,马相伯、叶仲裕等邀请热心教育事业的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为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拨银1万两,并借吴淞提督衙门为临时校舍。是年中秋节翌日,民办官助的复旦公学正式开学。

1911年12月,吴淞校舍被光复军占用,复旦一度迁校无锡惠山,月余返沪。

1912年5月,暂借爱而近路(今安庆路)开学。9月,迁入李公祠。此后,马相伯去北京任要职,不能亲理校务。学校实际负责人为教务长胡敦复、庶务长叶藻庭。12月,学校发生风潮。为整顿校务,孙中山、王宠惠、陈英士、程德全、唐绍仪、于右任等组成校董会,重订章程,筹措经费,并推王宠惠任董事长,李登辉任校长。

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不久,"二次革命"爆发,校董多逃亡海外,学校经费来源断绝。李登辉采取提高学费、扩大招生人数的办法,在校生由九十余人增至三百余人,学费自一百二十元增至一百六十元,藉以挹注,使复旦度过难关。同时,聘请硕学之士担任讲习,增加学科,扩充体制,校务始克发展。

从1912年至1916年,复旦公学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15人,中学毕业生150人。

1915年,学校在江湾购地,以建校舍、恢弘规模。从此,建设复旦、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成为李登辉毕生的事业。复旦的发展和他关系极大,如果说马相伯是复旦的缔造者,那么李登辉则是复旦重要的振兴者。

私立、国立复旦大学时期

1917年,复旦公学升格,改校名为私立复旦大学,创办大学本科教育。李登辉为复旦大学首任校长。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并保留了复旦公学原有的大学预科和中学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运动中,复旦学生成为上海学生运动的先锋和主力。李登辉特准其他学校的一大批因参与爱国运动而被当局开除的学生转入复旦。孙中山也关注复旦学生运动,及时给予指导。五四运动,使复旦声誉鹊起,章益、吴南轩、江一平等人也崭露头角,日后成为校长。

1922年,江湾校园(今邯郸路校区)建筑次第完工,寒假后,大学部由徐家汇李公祠(今上海市复旦中学)迁入,当时的校园范围大致在现今的相辉堂一带,此后渐次扩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复旦大学被迫内迁,与同为私立大学的大夏大学合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联大一设庐山,称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一设贵阳,称第二联合大学。庐山联大以原复旦师生为主,贵阳联大则以原大夏师生为主。不久,日军进犯江西,复旦再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被教育部升格为"国立复旦大学"。在渝期间,共毕业了近3000名学生。

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至1949年,学校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初具综合性大学的雏形。

国立上海医学院时期

中国早期的医学院校大多为外国教会所办,当时时局混乱,若干医学院校停办,学生辍学。具有民族自尊感的颜福庆、乐文照、高镜朗、赵运文等医学界人士,决心创办一所由中国人自办自教、为中国人服务的医学院。1927年,他们在上海组建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院后随学校主体改名而改为国立江苏大学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1928年7月,接办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实习医院。

1932年,学校从中央大学独立,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

1933年1月,叶子衡先生捐赠江湾叶家花园,用于开设肺病疗养院。另募款建造病房,同年6月揭幕。为纪念其父叶澄衷,定名澄衷肺病疗养院(今上海市肺科医院)。

1936年9月,枫林新校舍落成。同年12月中山医院落成,附设护士学校一所。

抗战爆发后,上医先后迁至云南昆明白龙潭、重庆歌乐山。1944年,接办重庆中央医院(今西南医院)为附属医院。

1946年5月至8月,师生分三批迁回上海。

建国初期

复旦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1949年秋,奉教育部指示,上海私立暨南大学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0年9月,复旦大学生物系海洋组并入山东大学;1951年,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

1952年,复旦大学列名第一批进行院系调整的高等院校。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等校的有关系科陆续与复旦大学合并,而复旦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统计、企业管理、银行、贸易、合作六个系及统计、贸易、银行三个专修科调出,支援成立上海财经学院;农学院农艺、园艺、农化三系调至东北沈阳,新建沈阳农学院;茶叶专修科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法学院法律、政治两系调出,支援成立华东政法大学;外文系德文组调出,并人南京大学。复旦是当时全国院系调整中组合高校最多的大学,此后,由十余所高等学校有关系科合并组成的新复旦,汇聚了江、浙、皖、沪地区最著名的一批老师学者,成为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从此跻身全国一流名校之列。

1952年,国立上海医学院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院系调整中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并入学校药学院。西门妇孺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镭锭治疗院(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别于1952年、1953年划归上海第一医学院。1952年又在犹太医院旧址上新建眼耳鼻喉科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1956年,全国院校教授等级评比,上海第一医学院以16位一级教授而位居全国内地高等院校第二名(仅次于北京大学27名),其中5位为上医毕业生。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集中力量,在当时还比较落后的重庆市建立了重庆医学院。

1959年,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文化大革命时期

复旦大学博物馆

复旦大学博物馆复旦大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陷入一片混乱,发展几近停顿。文革中,复旦受审查和批斗的教职工占80%左右,受迫害致死的有41人。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迫害者才得到平反。

1966年,"八·六斗鬼风"席卷复旦。仅8月6日、7日两天之内,接连批斗了30多名被抛出来的所谓的"牛鬼蛇神"。

1967年一月张春桥利用造反派发动"一月风暴"向上海市市委夺权,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夺权运动之后席卷全国。但从1967年1月23日起,复旦的造反派组织发动第一次炮打张春桥事件。中央文革对此发出"一·二九中央文革特急电报",第一次炮打张春桥事件失败。张春桥顺势发动反对"炮打中央文革的反革命逆流"运动。1968年4月12日开始,复旦再次发生第二次炮打张春桥事件。1970年张利用一打三反运动进行反扑。

"军宣队"、"工宣队"分别于1967年11月、1968年8月进入学校。

1970年起,共招收六届"工农兵学员"6576人。

1978年,苏步青就任校长、夏征农就任第一书记后,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同时倡导民主办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4月28日,复旦召开平反大会,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庆元宣布平反决定,学校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改革开放至今

1984年,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复旦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

198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学科从"文理并进"发展成为文理医"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上海医科大学与老复旦大学的合并,拓宽了复旦的学科结构,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不过上医的部分老校长、教授和校友、学生因为对上医有着深厚感情而不满。也有一些上医人认为,与复旦的合并,虽然险些丢掉"上医"这块牌子,但不会影响新老上医人为国为民做实事的初衷,反而可以推动上医机制改革、加强对新时代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为将来的医学精英们提供更好的环境。一心为民,一心为国,这点同老复旦、新复旦都是一致的。

2005年,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张江校区、江湾新校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

复旦大学的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点154个,硕士点22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复旦大学有教职工5800人,其中专任教师2700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6人,其中专职院士23人,博士生老师近660余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6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3人、特聘教授1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老师"33人。

复旦大学的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科研成果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理工科有3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00名。根据2007年资料显示:该校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8项、863课题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图书馆有馆藏文献519万册,其中线装古籍40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年订购中西文纸本期刊 7000 余种,可使用的电子图书近200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5万余种,各类数据库近300种。

学术交流

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法国总统德斯坦、荷兰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总理拉宾、挪威首相布伦特兰、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比利时首相迈斯塔特、印度副总理纳拉亚南、阿塞拜疆国民议会主席阿列斯克罗夫、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美国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盖茨、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相继访问了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积极参与各类重要国际大学组织,继1998年成功举办东亚研究型大学年会之后,2000年成功举办21世纪大学校长协会第4次年会,2001年又成功举办了"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第5次年会。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该校主办了相当多的学术会议, 2002年学校主办了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会议、国际合成金属会议和第七届世界对外汉语教学会议等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0场次。

复旦大学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交流关系,如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国香港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巴黎高科、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该校校董会热心学校工作,该校每年都得到国内、外校董及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

复旦大学的传统与文化

校训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复旦的校训并非在学校诞生之时就确定的。在复旦建校十年(1915年)之际,当时的校长李登辉先生仿效美国名校制度,制定校训、校徽,于是才有了校训的产生。该校训最后由李登辉和马相伯等人共同选定。

上海医科大学的老校训是"正谊明道",出自《董仲舒传》,原文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934年6月,国立上海医学院院务会议决定以"正谊明道"为校训。同时,决定学生毕业时举行宣誓典礼,誓词为:"余誓以至诚,本余所学,为人群服务,严守医师条戒,终身不渝,并力求深造,克尽厥职,谨此宣誓。"此外,上海医科大学也曾把江泽民于1997年为学校题写的"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作为新校训。

精神

"复旦精神"是团结、服务、牺牲,由老校长李登辉总结归纳。1947年7月,他对毕业生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更是你们的责任!"。

此外,学校百年校庆时提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为新时期复旦精神[28];也有很多学生认同"自由而无用"——即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以及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为复旦的灵魂。

"上医精神"是为人群服务,出自创始人颜福庆一贯提倡的理念:"不计功利,为社会、为人群服务"。上海医科大学创建80周年时,"正谊明道的道德理想"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也被总结为上医的精神和传统。

校歌

现行校歌(老校歌)创作于1925年,于复旦2005年百年校庆时正式恢复校歌地位。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

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

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

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此外,复旦历史上曾有一首新校歌,集体创作于1988年,虽然新校歌通俗易懂,但由于口号式的歌词空洞无物、备受学生冷落,因而在校学生会的建议下,校方最终决定于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时正式停用这首新校歌。

校花

复旦大学的校花是白玉兰。因其绽于春寒料峭时,先开花后生叶,花开时皎洁如白玉,得誉"花中君子",故以此为校花。1913年3月,复旦公学刚刚从吴淞迁入徐家汇的李公祠,庭院中有数株白玉兰树正在绽放,师生认为白玉兰是"花中君子",私下定为校花。1947年,李登辉校长在复旦同学会(即校友会)年会上正式提议白玉兰为复旦校花,得到了与会校友的热烈鼓掌而获通过。

复旦大学的四大校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复旦大学已经形成"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截至12年底,学校共有土地244.32万平方米,合约3813亩。

邯郸路校区

邯郸路校区是复旦最主要的校区,目前是大部分院系的所在地。其正门位于邯郸路220号,近五角场。占地922297平方米,合1383亩。未来,邯郸校区的功能定位将被调整为以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和本科生教学为主。

枫林校区

枫林校区位于徐汇区,是原上海医科大学校址。占地192123平方米,合288亩,位于医学院路138号。是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的所在地。枫林校区的功能定位是医学学科相关院系和本科生教学。

张江校区

张江校区坐落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228176平方米,合342亩,位于张衡路825号。是微电子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药学院的所在地。张江校区的定位是以产学研前沿相关的学科为主。

江湾校区

江湾新校区是复旦面积最大的校区,位于淞沪路2005号,杨浦区西北角、新江湾城的西北部,规划总体面积达1500亩。校区距江湾城市副中心约1.5公里,距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约3.5公里。法学院位于江湾新校区,生命科学学院即将搬入江湾校区。未来规划的定位是以理科部分和工科院系及科研机构为主,生命科学大楼即将建成,数学、物理、化学和环境生态大楼也已列入建设规划。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阅读量:

全部

搜索搜索

报名咨询

热门推荐